一、报导思想 根据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努力提升办学内涵和狠抓教育质量、科学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特制订此方案,以推动学校学分制改革工作。
二、工作任务 以学生培养目标为依据,以课程改革为先导,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根本,一方面建立学校建立学分考试评价体系,各责任处室教研组完善各学科模块化学分的考评办法,另一方面建立学分与学生评优、推荐高考就业和毕业挂勾制度,建立班级学分考试水平与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挂勾制度。
三、专业学分考试评价体系 总分1000分(见付表)
1、德育课、文化课各科每学科为10学分,结业考试10—20学分,计算机只开一学年。
2、行为规范考核,由学生处制订方案,由班主任组织考核,年级组督查。
3、社会评价项目由实习处制订方案,由带队教师和企业临时考核打分。
4、文化、专业理论技术技能由教导处、教研组制订方案,由教科室、教导处、实习处、教研组落实考试考核。
5、职业能力与资格证考试由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所制订方案并与教导处、实习处联合组织考试。
6、团委会制订学生个性化特长申报项目与评价方案,并独立组织学分认定。
7、凡获校级以上1-2项每项获20学分。
8、凡获校以上奖励超过2项,每项加5分,上不封顶。凡获县以上荣誉称号或有重大立功表现奖10—1000分,获高级别技术职称可加50—1000分,方案由学生处制订,各处、年级或各班级均可向学生处申报,报校长室批准认定。
四、学分考试考核标准与认定的操作规程(各处、教科室)
一级指标 |
项目或课程 |
学分 |
责任部门 |
牵头人 |
落实部门 |
牵头人 |
考评成 员名单 |
思想品德 120 |
德育课 |
60 |
学生处 |
|
教研组 |
|
|
行为规范 |
60 |
学生处 |
|
年级组 |
|
班主任 |
社会评价 50 |
工学结合 |
20 |
实习就业处 |
|
企业 |
|
|
顶岗实习 |
20 |
实习就业处 |
|
企业 |
|
|
社会活动 |
10 |
实习就业处 |
|
社区 |
|
|
文化素养 220 |
语文 |
50 |
教科室、教导处 |
|
年级组、教研组 |
|
|
数学 |
50 |
教科室、教导处 |
|
年级组、教研组 |
|
|
英语 |
40 |
教科室、教导处 |
|
年级组、教研组 |
|
|
计算机 |
20 |
教科室、教导处 |
|
年级组、教研组 |
|
|
体育 |
50 |
教科室、教导处 |
|
年级组、教研组 |
|
|
专业理论 190 |
1. |
|
教科室、教导处 |
|
年级组、教研组 |
|
|
2. |
|
教科室、教导处 |
|
年级组、教研组 |
|
|
3. |
|
教科室、教导处 |
|
年级组、教研组 |
|
|
4. |
|
教科室、教导处 |
|
年级组、教研组 |
|
|
5. |
|
教科室、教导处 |
|
年级组、教研组 |
|
|
技术技能 280 |
1 |
|
教科室、实习处 |
|
年级组、教研组 |
|
|
2 |
|
教科室、实习处 |
|
|
|
|
3 |
|
教科室、实习处 |
|
年级组、教研组 |
|
|
4 |
|
教科室、实习处 |
|
年级组、教研组 |
|
|
5 |
|
教科室、实习处 |
|
年级组、教研组 |
|
|
职业能力与资格证 100 |
普通话 |
20 |
鉴定所、教导处 |
|
实习处 |
|
|
英语 |
20 |
鉴定所、教导处 |
|
实习处 |
|
|
计算机 |
20 |
鉴定所、教导处 |
|
实习处 |
|
|
技能等级证1 |
20 |
鉴定所、教导处 |
|
实习处 |
|
|
技能等级证2 |
20 |
鉴定所、教导处 |
|
实习处 |
|
|
个性化学分 50 |
特长1 |
10 |
团委会 |
|
|
|
|
特长2 |
10 |
团委会 |
|
|
|
|
特长3 |
10 |
团委会 |
|
|
|
|
奖励1 |
10 |
学生处 |
|
|
|
|
奖励2 |
10 |
学生处 |
|
|
|
|
奖励 |
学分 |
|
学生处 |
|
|
|
|
五、学生学分认定与评优评先和毕业证挂勾方案(学生处)
1、学期综合排队与评先(设若干一票否决项目)
2、三年总学分与毕业证发放(学分认定与补考)
六、班级学科学分考试水平与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挂勾方案
1、班级生均学分水平与班主任工作评价(学生处)
2、班级学科学分水平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科室)
①高考方向:标准化命题与差异化比较相结合的考核办法。
②就业方向:标准化模块学分与差异化试题库相结合的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