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小孩现在读高二,前不久因为翻越一次围墙上网被校方开除,朋友低三下四的去找校长,校长指着白纸黑字的校规,无奈的说:学校管理难度大,不出重拳,恐怕根本就刹不住学生中的不良风气,希望家长予以谅解。朋友只得把孩子转进了一所私立高中,谈及此事,朋友愤愤不平,动不动就开除学生,这所学校的管理也太粗暴武断了。
至此,萧萧不禁纳闷,翻越围墙上网固然不对,可一定要用剥夺学生教育权的极端方法来处理吗?假如所有关乎学生的违纪事件都这么简单操作的话,还要教师的循循善诱作甚?把问题学生推向社会,这既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也不道德,伤害的不仅仅只有学生本人,还有家庭、社会的稳定,以及人们对教育的失望,所以,滥用开除学生这把“杀手锏”,危害可谓大亦!
依百科全书的解释,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等的社会活动。所以它在个性的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并且个体接受教育的条件也不一样,故在同样的教育条件下,会有优劣良莠之分。承认个体的差异,就应该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给人以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能一把尺子,搞一刀切。
去年教育部出台了新规: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于是一些教师就好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不顾一切的往上靠,不去钻研班主任艺术,不去苦口婆心的以理服人,代之以硬性规定来压迫学生的个性张扬,在高压下管理班级、管理学校看似有条不紊,实则遏制了孩子们迸溅的思想火花,如同“倒模”一般,所有的孩子都在做着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就会招致责难,这到底违背教育规律没有?
学校管理要上层次、有质量,靠的是“以人为本”,靠的是人性化管理,要在指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工作上下大力气,而不仅仅是牢牢盯着升学率。人都管理没了,管理水平真是高啊!萧萧以为,只有把爱心始终贯彻于教育的全过程,即使再顽固的学生,再累教不改的问题少年,也会融化从而幡然醒悟的。(此文发表在新华博客教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