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学校的几点思考
校长、党委书记 曾斌
(本文荣获2013年湖南省职成教学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论坛”一等奖)
摘要:为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本文以常德市澧县职业中专学校为例,从树立“办学靠市场”的观念,增强发展动力、坚持“管理靠改革”的思想,启动发展活力、强化“生存靠质量”的意识,壮大发展实力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中职;改革;发展
澧县职业中专学校是一所由县政府主办、县教育局主管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我校创建于1983年,占地230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学校总资产达2亿多元。学校开设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制造与检修、服装设计与工艺等15个专业,现有教职工314人,在校学生5000余人,是我省最大的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十二五”以来,我校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服务经济、造福人民”的办学宗旨,坚持“办学靠市场、管理靠改革、生存靠质量”的办学思路,坚持“管理规范、设备先进”,“教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目标,逐步形成了“质量高、效益好”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被认定为“常德市明星学校”“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教育先进集体”。 2011年7月,我省共有12所职业中专学校首批进入全国300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序列,我校以申报排名第二的成绩名列其中。今年9月,两年的建设期满后,我校又以优良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两级三部委的现场检查与验收,“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挂牌在即。今年4月,在全省第二轮“三评合一”教育督导评估中,我校作为澧县职业教育的龙头,各类综合指标考核名列全省第一名,受到省评估团专家的高度赞誉。下面,我就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谈几点体会。
一、树立“办学靠市场”的观念,增强发展动力
在办学中,我们把办学观念由“靠政府”转变到“靠市场”上来,依靠市场办学,不断增强学校发展动力。
1、瞄准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我们坚持瞄准市场,培养人才,做到“产销”对路。近些年来,学校通过“改造老专业,开发新专业,建设‘拳头’专业”,形成了较强的专业优势。我们对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设置、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在认真分析、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修改教学标准,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使各专业形成了“宽基础、活模块”的特色,更能动地适应市场的变化与需求。与此同时,我们切实加强重点专业和主干专业建设,进一步做大了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这个老牌重点专业,同时,将汽车制造与检修、服装设计与工艺、电子电器与维修作为学校的主干专业,先后投资500多万元为重点、主干专业建起了高标准的专业实训室,配齐了合格的专业教师,并首先在重点、主干专业进行校企联办的试点,形成了具有“双元制”雏形的教学模式。2011年6月,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为了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学校经过严格论证和审批,新增设了航空服务、金融财会等社会急需的短线专业,形成了“长短结合、主辅结合”的专业结构。
2、走进市场,凭市场求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职业学校必须直接参与经济建设,参与市场竞争。近几年来,我们坚持“工学交替”、“产教结合”,努力发展与主干专业对应的校办产业,探索构建“校企联盟”和“校企一体化”的专业建设模式,每个专业与1—2个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先后引进10多家合作企业,共引进设备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项目教室21个。广州凌凯汽车公司投入1000万元与我校联办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使这个专业一开办就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年招生300人以上。香港三和珠宝公司投入30多万元设备建起了2个实训教室。雅戈尔集团、诗丹奴服装公司投入100多万元将生产线引进学校,建起了3个生产实训一体化项目教室。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引厂进校,办起了城头山水工机械厂。这些校办产业和校外基地为学校主干专业提供了对应的教学、生产、实习场地,给学生直接参与生产经营创造了条件。近几年,相关专业学生在参与校办产业生产经营和实习教学中,强化了技能训练,增强了岗位适应能力,提高了职业道德素质和全面综合素质。产教结合拓宽了办学路子,使教学与生产经营、技术推广紧密结合,达到了教学与创收“双赢”的目的。学校校办产业固定资产总值达1580多万元,校办产业年纯利均在500万元以上。
3、把握市场,向市场要效益。在办学中,我们遵循市场规律,较好地握住了职业教育的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我们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力争使“兰江人”成为人才的品牌(我校曾名澧县兰江职业学校),使学校成为职业学校的品牌。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学校的办学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领导更加看重,群众更加信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近些年来,我校毕业生走俏就业市场,据毕业生全员追踪调查统计,我校有近23719名毕业生在沿海和全国各地就业,每年为澧县创收数亿元。县里的领导说,我校在社会上已形成了良好的声誉,全县的初中毕业生已经把我校作为较为理想的求学成才的场所,每年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初中毕业是招生数的两倍多,不少外县、外省的学生也慕名而至。近三年尽管正处于我县出生人口的低谷期,我校每年招生还是在1500人以上,在校生仍然稳定在5000人左右,继续保持湖南省规模最大的县级中等职业学校的位置。
二、坚持“管理靠改革”的思想,启动发展活力
“靠改革增活力”,这是我们在办学中得出的一条基本办学经验。“十二五”以来,我们先后修订了《关于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绩酬挂钩制的决定》、《关于实施“三制改革”和目标管理的决定》、《关于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改革文件,不断加强和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使学校发展出现了勃勃生机。
1、改革用人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岗位负责制”。早在十年前,我校就在全县率先实行教师聘任制,学校根据工作需要,分教学人员、教管人员、后勤服务人员三大类设立岗位,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进行聘任。后来,学校又制订了《专业组、处室承包责任制实施方案》,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2010年,学校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开始实行“班级负责制”,将办学的“责”“权”“利”进一步落实到班。班主任是各班的第一责任人,各科任教师是直接责任人。同时,学校又进一步完善了《班级负责制实施方案》《全员德育导师制》,将招生就业、学生巩固、教学质量、实习创收等主要办学指标作为考评主要内容,教师的各种待遇直接与所在班的综合考评结果挂钩。这样,使各教学班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使全体教职工真正成为办学的主人,都把自己所在的班作为自己的“责任田”,精心耕耘。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使校内形成了竞赛局面,增添了活力。
2、改革管理制度,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评价制”。近些年来,学校逐渐完善了《全员岗位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对各类岗位制定出具体要求和目标,采取量化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学校成立了由学校负责人、二层骨干、教师代表组成的考核委员会,具体负责考核工作。考核采用百分制,实行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集体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每月汇总一次结果,每学期进行一次终结评价。为了改善“管”与“教”、“教”与“学”的关系,建立相互促进的考评机制。我们实行学生对教师、教师对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满意率”测评制度。“满意率”不仅进入岗评总分,而且作为任职的一票否决指标,凡“满意率”低于60%者,作落聘对象处理。这些年来,我校教职工聘任、评先、职称评聘、各种经济待遇的落实一律以岗位目标考评分为依据,从而消除了过来管理中一些不合理因素造成的负效应,增强了激励性。
3、改革分配制度,实行“绩酬挂钩、按绩取酬制”。从2000年起,我校就彻底打破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做法,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教师工资除国拨基本工资外,其余部分一律按考核结果确定。近些年,学校又不断修订完善了相关制度,使绩效工资日趋合理。一般来说,我校除教师节等重大节日平均发放少量福利外,其余的奖金和津贴均按个人的工作实绩发放。为了加强重点工作,学校对巩固率、就业率、教学质量、德育、技能训练等重要指标进行期末单独考核,单独设奖。近几年来,我校教职工月绩酬的差距达到800多元左右,期末奖金和津贴总额的差距多的达到了3000多元。
改革给学校注入了活力,学校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近十年来,我校每年都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年度全面工作先进单位”,获“县教育局目标管理一等奖”,同时还获省、市20多项单项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三、强化“生存靠质量”的意识,壮大发展实力
“以质量求生存”是我们在办学中形成的共识。这些年来,我们坚持苦练“内功”,针对职业教育特点,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规范教学常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实施“目标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了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我校坚持实施“目标教学”,并从2000年起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校根据各专业特点,分专业建立具体的目标体系。各专业目标体系由四大类五个层次组成,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道德目标,每类目标又分为课时目标、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学年目标、终端目标五个层次。为了确保“目标教学”落到实处,我们切实加强对目标教学的评估,课时和单元目标由教师考试考核,学期、学年、终端目标由学校统一组织考试考核。考试考核成绩进入学生的学籍档案和教师的业务档案,作为学生毕业、推荐就业和教师岗评的主要依据。“目标教学”为学生具备基本的素质提供了保证。
2、实施“改革措施”,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一是改革课程教学模式。采用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使学生学习时做到手脑并用,“知”、“会”双收,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以渔求鱼,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二是改革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领域,采用典型案例授课、电视网络授课、模拟软件授课、仿真演示授课等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改革考核方法。严格考试制度,实行教考分离,实行项目教学和模块教学的课程,以项目和模块为单位进行考核,重视考工考级工作,提倡采用编制工艺流程、现场制作工件、临场技能展示等过程考核方式。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的改革,促进了专业教学主课堂从教室向实验技训室、实习基地转移,从而使专业教学得到加强,同时,又为专业教学开辟了新的时空,有利于学生形成“一专多能加特长”的专业素质结构。目前,我校学生在校三年,可获三个证书,即毕业证、专业技术等级证和实用技术培训证,为学生走入社会起到敲门砖的作用。
3、实施“三育人工程”,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是实行环境育人。学校制定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校风、教风、学风”,建立了校园广播站和校园闭路电视台,创办了《兰江人》校刊,开发了12个校外育人基地,建起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为育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二是坚持活动育人。我校活动开展广泛,几乎周周都有活动。除开展常规活动外,广泛开展各种系列活动和专题活动。我校的前身是澧县兰江职业中学,我们长期开展“我是兰江人”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各种以“兰江人”命名的社会实践、社会服务活动中铸造兰江人精神,打造兰江人品牌。学校建立了科技节、艺术节、技能节、体育节,集中开展各种系列活动。三是加强管理育人。学校制定了各种常规,对学生德育实行动态“量化评价”。学生入学时德育基分为1000分,按评价细则有受奖行为加分,有违纪行为扣分,总分低于1000分者不能评先,低于800分者“亮黄牌”,低于600分者不能毕业和推荐就业。
由于我们采取了以上有效措施,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我校曾3次被省教育厅评为“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近几年来,在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我校有8人次获全省一等奖,先后有120多名学生获得市级技能大赛一、二等奖。与此同时,我校学生在常德市专业技能抽考中合格率达100%,毕业生“双证书”获证率达100%,就业率达99%,在全市同类学校中保持着领先水平。据抽样追踪调查统计,用人单位对我校近三年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评价满意率达95%以上。“十二五”以来,我校在外事部门的支持下,不断开拓国外就业市场,一部分毕业生还闯入新加坡、日本、塞浦路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就业,涌现出一大批技术能手、厂长经理等优秀毕业生典型,每年为澧县创收3亿多元。学校被各级领导誉为“澧县人民的富民学校”“澧县效益最好的工厂”。
当然, 我校这些年之所以得到较快发展,除了我们自身的努力外,与上级领导的支持及广大群众的关心是分不开的。今后,我们将凝心聚力,深入践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学校体制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